《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2025-09-05 20:01:31未知 作者:3W范文模板网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第四课的教学内容在全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教育的有机结合,是特别有利于联系实际,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课。其中,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2框)是在第一节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变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论述了学习量变、质变关系原理的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搞好本节课的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高一平行班的学生。基于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整堂课由浅入深,从有趣而又引人深思的寓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拨开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培养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理念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而能力则是知识的内涵或精髓”。教学中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在“量变与质变”教学中,师生围绕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精选材料,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有趣的材料展开讨论,通过对材料进行步步深入的分析,从而获得抽象的哲学道理。
四、教学目标
1、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2、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题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五、教学重点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六、教学难点
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 一、组织教学
引入新课
新课教师激情朗诵《荀子·劝学》中的一段名言。播放课件,出示四句哲理名言。学生朗诵并赏析名言,辨析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 二、归纳小结
- 对于以下三点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 i)量变是质变的前提与必要条件
ii)量变和质变是相 Contrasting的关系
iii)辩证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 1、量变是指事物在量的方面发生的变化,而质变则是指事物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过程中发生的本质性的变化。这些变化看似微小,却是决定全局的根本性因素。
- 2、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体现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已知到未知。
- 3、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必须经历量变,才能实现质变。这种变化与辩证思维的培养息息相关。
八、板书设计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的特征:量变在程度上逐渐增大,表现为事物的稳定与持久性。 质变的特征:质变表现为事物性质的改变、结构的变化或成分的新组合。
质变的根本原因:①量变;②新旧矛盾(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的,不是简单的互斥关系。
通过以上板书设计,学生能清晰地理解“量变与质变”的根本逻辑关系,掌握其核心内容。
九、体验与反思
哲学常识中有些哲学道理在生活中处处有所体现,比如“量变与质变”这个辨证关系原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无处不在。例如: 1. 从小事做起:学习贵在持之以恒,小的坚持可以积累成大的成就。 2. 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需要突破前人的定论,这正是量变与质变的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比较,明确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特征,从而加深对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