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人教版免费下载)
2025-08-15 15:39:56未知 作者:3W范文模板网

教学反思:
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的认知
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校园里的各种物体,如课桌、窗户等,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角,避免他们在学习中出现“模糊的理解”。例如,在课件展示剪刀、易拉罐、水龙头等图片时,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角的共同点:尖尖的部分(顶点)、两条直直的边。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从直观的感受中加深了对角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以课件展示校园里的角图片引出新知,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存在及其基本特征。接着,我引导学生比较三组不同物体的角,通过观察得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都有一个尖尖的部分(顶点)、两条直直的边。这一环节帮助学生建立了对角的正确表象,并为后续学习角的大小奠定了基础。
三、判断“练习中的第一题”
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找一找”和“找生活中的角”两个环节。首先通过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然后以小组活动形式让他们在教室里寻找并指出物体表面的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这一过程不仅巩固了学生对角的认识,还培养了他们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四、动手实践
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折角、活动角以及动手画角等实践活动。通过折角,让学生从视觉感受过度到触觉感受,进一步深化了对角的感知。活动角的设计既验证了角的大小与叉开角度有关,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总结反思
整体来说,我的教学设计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从具体到抽象的 progression,引导他们在操作活动中感悟数学知识。但在后续教学中,我也需要进一步调整: 1. 更明确的教学目标:细化对角的认识,明确不同层次的目标定位。 2. 实践活动丰富性:增加更多动手实践机会,如折纸、拼图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角的特性。 3. 情感态度培养:在课堂结尾时给予更多关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团队合作意识。
希望我的思考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调整的地方,请随时告诉我。
角的初步认识
一、角的认识
(1)导入环节: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索一个非常有趣的图形——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角的存在,比如我们的书本、门框、窗户等等。角可不只是我们看到的一个简单的图形哦!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认识角并了解它的特点。
(2)活动一:指角
1. 观察课本封面上的角:请找找看哪些是角,它们各有何特征?你还能指出哪些地方有角呢?
2. 小组合作:
(1)以课本封面上的角为例,质疑:怎样才能正确的指出角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2) 观察课本主题图,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小组的同学看。
活动二:折角
(1)联系实际指角—-建立“角”的表象
1. 以一张三角形纸为例,先试着画一个角。请在纸上轻轻折一下,然后找到这个角的位置,并用手指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2. 在小组内互相指一指,观察大家是如何正确地指出角的特征的。
(2)动手操作认识角—-探究角的共同特征
1. 观察实际中的角:请到身边找一找,你看到哪些是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2.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总结角的基本特征: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动手实践画角
1. 观察课件演示:先请看一遍画角的步骤,然后边上看边试一试。
2. 画一画:在老师的示范下,师生共同完成角的画法。通过老师的板书,有助于规范学生画角的方法。
3. 摸一摸:接着让学生动手摸摸自己画的角,这样他们就能通过亲身体验角的特性
4. 说一说:最后老师组织学生们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中的角,并指出其各部分名称。
二、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1)活动三: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 观察学具:请看一到两块不同的三角板,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2. 比较两块三角板的角:分别指出这两块三角板上的角,然后观察这两块三角板的大小差异。
3. 追问:谁的大呢?你能不能用某种方法判断出哪一块角大呢?
(1) 游戏:谁的手牌好?请看一到两副可以活动的角卡片,它们能变大、变小吗?)
(2) 游戏:谁的眼中的眼睛好?请到座位前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大小相同的但边长不同的角(如两个不同角度的三角板上的角),然后让他们猜一猜这两个角哪个更大。)
三、角的学习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角,还探索出了许多有趣的发现。角其实非常简单,但它却能让我们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记住,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勇于尝试,因为数学就是这么有趣的!








